学习I/O几种常见模型以及select、poll、epoll三种多路复用的具体实现。

一、I/O 模型

一个输入操作,即我们常说的读取一个文件,通常包括两个阶段:

  • 等待数据准备好
  • 从内核向进程复制数据

对于一个套接字上的输入操作,第一步通常涉及等待数据从网络中到达。当所等待分组到达时,它被复制到内核中的某个缓冲区。第二步就是把数据从内核缓冲区复制到应用进程缓冲区。我们看到,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过程,可能是性能出现瓶颈的地方。

Unix 下有五种 I/O 模型:

  • 阻塞式 I/O
  • 非阻塞式 I/O
  • I/O 复用(selectpoll
  • 信号驱动式 I/OSIGIO
  • 异步 I/OAIO

1.1 阻塞式 I/O

应用进程被阻塞,直到数据复制到应用进程缓冲区中才返回。

应该注意到,在阻塞的过程中,其它程序还可以执行,因此阻塞不意味着整个操作系统都被阻塞。因为其他程序还可以执行,因此不消耗 CPU 时间,这种模型的执行效率会比较高。

下图中,recvfrom 用于接收 Socket 传来的数据,并复制到应用进程的缓冲区 buf 中。这里把 recvfrom() 当成系统调用。

1
ssize_t recvfrom(int sockfd, void *buf, size_t len, int flags, struct sockaddr *src_addr, socklen_t *addrlen);

image

1.2 非阻塞式 I/O

应用进程执行系统调用之后,内核返回一个错误码。应用进程可以继续执行,但是需要不断的执行系统调用来获知 I/O 是否完成,这种方式成为轮询(polling)。

由于 CPU 要处理更多的系统调用,因此这种模型是比较低效的。

image

1.3 I/O 复用

使用 select 或者 poll 等待数据,并且可以等待多个套接字中的任何一个变为可读,这一过程会被阻塞,当某一个套接字可读时返回。之后再使用 recvfrom 把数据从内核复制到进程中。

它可以让单个进程具有处理多个 I/O 事件的能力。又被称为 Event Driven I/O,即事件驱动 I/O。

如果一个 Web 服务器没有 I/O 复用,那么每一个 Socket 连接都需要创建一个线程去处理。如果同时有几万个连接,那么就需要创建相同数量的线程。并且相比于多进程和多线程技术,I/O 复用不需要进程线程创建和切换的开销,系统开销更小。

image

1.4 信号驱动 I/O

应用进程使用 sigaction 系统调用,内核立即返回,应用进程可以继续执行,也就是说等待数据阶段应用进程是非阻塞的。内核在数据到达时向应用进程发送 SIGIO 信号,应用进程收到之后在信号处理程序中调用 recvfrom 将数据从内核复制到应用进程中。

相比于非阻塞式 I/O 的轮询方式,信号驱动 I/O 的 CPU 利用率更高。

image

1.5 异步 I/O

进行 aio_read 系统调用会立即返回,应用进程继续执行,不会被阻塞,内核会在所有操作完成之后向应用进程发送信号。

异步 I/O 与信号驱动 I/O 的区别在于,异步 I/O 的信号是通知应用进程 I/O 完成,而信号驱动 I/O 的信号是通知应用进程可以开始 I/O。

image

1.6 同步 I/O 与异步 I/O

  • 同步 I/O:应用进程在调用 recvfrom 操作时会阻塞。
  • 异步 I/O:不会阻塞。

阻塞式 I/O、非阻塞式 I/O、I/O 复用和信号驱动 I/O 都是同步 I/O,虽然非阻塞式 I/O 和信号驱动 I/O 在等待数据阶段不会阻塞,但是在之后的将数据从内核复制到应用进程这个操作会阻塞。

1.7 五大 I/O 模型比较

前四种 I/O 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个阶段,而第二个阶段是一样的:将数据从内核复制到应用进程过程中,应用进程会被阻塞。

image

二、select/poll/epoll

这三个都是 I/O 多路复用的具体实现,select 出现的最早,之后是 poll,再是 epoll

2.1 select

image

fd_set 表示描述符集合类型,有三个参数:readsetwritesetexceptset,分别对应读、写、异常条件的描述符集合。

timeout 参数告知内核等待所指定描述符中的任何一个就绪可花多少时间;

成功调用返回结果大于 0;出错返回结果为 -1;超时返回结果为 0。

每次调用 select 都需要将 fd_set \*readfds, fd_set \*writefds, fd_set \*exceptfds 链表内容全部从应用进程缓冲复制到内核缓冲。

返回结果中内核并没有声明 fd_set 中哪些描述符已经准备好,所以如果返回值大于 0 时,应用进程需要遍历所有的 fd_set

select 最多支持 1024 个描述符,其中 1024 由内核的 FD_SETSIZE 决定。如果需要打破该限制可以修改 FD_SETSIZE,然后重新编译内核。

image

2.2 poll

image

image

它和 select 功能基本相同。同样需要每次将描述符从应用进程复制到内核,poll 调用返回后同样需要进行轮询才能知道哪些描述符已经准备好。

poll 取消了 1024 个描述符数量上限,但是数量太大以后不能保证执行效率,因为复制大量内存到内核十分低效,所需时间与描述符数量成正比。

poll 在描述符的重复利用上比 selectfd_set 会更好。

如果在多线程下,如果一个线程对某个描述符调用了 poll 系统调用,但是另一个线程关闭了该描述符,会导致 poll 调用结果不确定,该问题同样出现在 select 中。

image

2.3 epoll

image

epoll 仅仅适用于 Linux OS

它是 selectpoll 的增强版,更加灵活而且没有描述符数量限制。

它将用户关心的描述符放到内核的一个事件表中,从而只需要在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拷贝一次。

selectpoll 方式中,进程只有在调用一定的方法后,内核才对所有监视的描述符进行扫描。而 epoll 事先通过 epoll_ctl() 来注册描述符,一旦基于某个描述符就绪时,内核会采用类似 callback 的回调机制,迅速激活这个描述符,当进程调用 epoll_wait() 时便得到通知。

新版本的 epoll_create(int size) 参数 size 不起任何作用,在旧版本的 epoll 中如果描述符的数量大于 size,不保证服务质量。

epoll_ctl() 执行一次系统调用,用于向内核注册新的描述符或者是改变某个文件描述符的状态。已注册的描述符在内核中会被维护在一棵红黑树上,通过回调函数内核会将 I/O 准备好的描述符加入到一个链表中管理。

epoll_wait() 取出在内核中通过链表维护的 I/O 准备好的描述符,将他们从内核复制到应用进程中,不需要像 select/poll 对注册的所有描述符遍历一遍。

epoll 对多线程编程更有友好,同时多个线程对同一个描述符调用了 epoll_wait() 也不会产生像 select/poll 的不确定情况。或者一个线程调用了 epoll_wait 另一个线程关闭了同一个描述符也不会产生不确定情况。

image

三、select 和 poll 比较

3.1 功能

它们提供了几乎相同的功能,但是在一些细节上有所不同:

  • select 会修改 fd_set 参数,而 poll 不会;
  • select 默认只能监听 1024 个描述符,如果要监听更多的话,需要修改 FD_SETSIZE 之后重新编译;
  • poll 提供了更多的事件类型。

3.2 速度

pollselect 在速度上都很慢。

  • 它们都采取轮询的方式来找到 I/O 完成的描述符,如果描述符很多,那么速度就会很慢;
  • select 只使用每个描述符的 3 位,而 poll 通常需要使用 64 位,因此 poll 需要复制更多的内核空间。

3.3 可移植性

几乎所有的系统都支持 select,但是只有比较新的系统支持 poll

四、eopll 工作模式

epoll_event 有两种触发模式:LTlevel trigger)和 ETedge trigger)。

4.1 LT 模式

epoll_wait() 检测到描述符事件发生并将此事件通知应用程序,应用程序可以不立即处理该事件。下次调用 epoll_wait() 时,会再次响应应用程序并通知此事件。是默认的一种模式,并且同时支持 BlockingNo-Blocking

4.2 ET 模式

epoll_wait() 检测到描述符事件发生并将此事件通知应用程序,应用程序必须立即处理该事件。如果不处理,下次调用 epoll_wait() 时,不会再次响应应用程序并通知此事件。很大程度上减少了 epoll 事件被重复触发的次数,因此效率要比 LT 模式高。只支持 No-Blocking,以避免由于一个文件句柄的阻塞读/阻塞写操作把处理多个文件描述符的任务饿死。

五、select poll epoll 应用场景

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只要用 epoll 就可以了,select poll 都是历史遗留问题,并没有什么应用场景,其实并不是这样的。

5.1 select 应用场景

select() poll() epoll_wait() 都有一个 timeout参数,在 select()timeout 的精确度为 1ns,而 poll()epoll_wait() 中则为 1ms。所以 select 更加适用于实时要求更高的场景,比如核反应堆的控制。

select 历史更加悠久,它的可移植性更好,几乎被所有主流平台所支持。

5.2 poll 应用场景

poll 没有最大描述符数量的限制,如果平台支持应该采用 poll 且对实时性要求并不是十分严格,而不是 select

需要同时监控小于 1000 个描述符。那么也没有必要使用 epoll,因为这个应用场景下并不能体现 epoll 的优势。

需要监控的描述符状态变化多,而且都是非常短暂的。因为 epoll 中的所有描述符都存储在内核中,造成每次需要对描述符的状态改变都需要通过 epoll_ctl() 进行系统调用,频繁系统调用降低效率。epoll 的描述符存储在内核,不容易调试。

5.3 epoll 应用场景

程序只需要运行在 Linux 平台上,有非常大量的描述符需要同时轮询,而且这些连接最好是长连接。

六、对比

举例说明:老师收学生作业,相当于应用层调用I/O操作。

1、老师逐个收学生作业,学生没有做完,只能阻塞等待,收了之后,再去收下一个学生的作业。这显然存在性能问题。

2、怎么解决上面的问题?
老师找个班长,班长负责收作业,班长的做法是:遍历问学生作业写好了吗,写好的,收起来交给老师。休息一会,再去遍历。。。
这个班长就是select

存在问题

  • 这个班长还有一个能力问题,最多只能管理1024个学生。
  • 很多学生的作业没有写好,而且短时间写不好,班长还是不停地遍历去问,影响效率。

怎么解决问题1班长的能力问题?

  • 换一个能力更强的班长,可以管理更多的学生,这个班长就是poll

怎么解决问题1、2,存在的能力问题和效率问题?

  • 换一个能力超级强的班长,可以管理无限多的学生,同时班长的做法是:遍历一次所有的学生,如果作业没有写完,告诉学生写好之后,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。这样的话,班长只需要定期到这个地方取作业就好了。这就是epoll

参考: